医疗热点分类:
医疗热点分类: 全部
  • 上海PETCT/MR预约一、谈核色变人们听到“核医学”这个名词,便“谈核色变”、“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其实,核医学并非全新的医学领域,很早就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代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是研究放射性核素医学应用的一门造福于人类的交叉学科,是现代核技术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是医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核医学在我国已有60多年的历史。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核医学也进入了“分子影像”的全新时代,*顶尖的医学设备“PET/CT、PET/MR”也加入到了核医学的行列,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是目前世界上早期诊断恶性肿瘤*有效的手段之一。 有些人会想:这么先进的医学设备却安放在“核医学科”,而且和“核辐射”沾边,未免有些遗憾。那么,核医学就是核辐射吗?核医学并不等同于核辐射,准确的说它是研究放射性药物的辐射在医学中的应用的学科,它首先就要求“安全”和“有效”,这就决定了核医学的检查和治疗也是“安全”和“有效”的。核医学有辐射吗?对人体有危害吗?首先,我们要了解,所谓“辐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上图显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各种必不可免的“辐射”。 “辐射”是物质的本质组成-----原子的活动放射出的微粒子流或射线,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我们生活的今天,人类凭着自己强大的科学技术力量能够人为的操纵原子活动, 所以辐射也可分自然辐射和人为辐射,从上图可以看出,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占绝大比例的辐射属于自然的辐射,是无法避免的,而人为的辐射主要来源于医疗项目中,只占人类所受辐射的很少一部分,而且是安全的。至于核电站泄漏事故、核武器的辐射都属于极端灾难性事件,它们的剂量和危害远远超出医疗中使用的辐射手段。上一表中出现的计量单位mSv很多人大概都不太了解,这是一个计量辐射的单位,我下面给大家一个感官直接的图示让大家认识这个计量单位,从而对辐射大小有所理解。上表可看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 吸烟所带来的辐射剂量是多么大,还有,乘3小时的飞机,或者看14小时的电视所受的辐射剂量等于作一次核医学甲状腺扫描所受到的剂量。你会因为害怕辐射而少看14小时的电视吗?同样的道理,对我们身体健康负责的医学检查所受到的这点辐射你应该担心吗?二、核医学检查安全吗?核医学是利用微量的放射药物对疾病进行诊治。核医学诊断用的放射性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具有半衰期短、射线穿透能力强,病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低的特点。例如病人接受一次核医学肾动态检查,所受到的辐射剂量相当于乘飞机从香港到纽约往返所接受的宇宙射线的辐射剂量。完成一次骨显像检查,病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还低于生活在广东阳江居民一年所接受的地球本底的辐射剂量(5.85mSv)。由此可知,核医学检查并没有对病人造成提高潜在损害的风险。核医学检查辐射究竟有多大?我们经常会看到病人做X线、CT的检查都很乐意接受,但对做一次核医学检查却很难下决心。 检查无论是低剂量还是微剂量,总之还是有少量辐射存在。体重大约80公斤的人做一次PET/CT检查,所接受总的辐射量低于每天吸30支香烟的人一年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与生活在高辐射本底地区居民(如广东阳江地区)一年半所接受的环境本底的辐射剂量(5.85mSv)相当。 单纯PET检查的辐射剂量与一次胸部CT检查的剂量相当, 但是低于胸部CT平扫加增强检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可以看出核医学检查是非常安全的,病人所接受的放射性核素照射是在人体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内。总之,人类在天然辐射中产生及进化,没有天然辐射可能也不会有今天的人类。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天然辐射有较大差别,天然辐射区域可达每年260mSv。我国公众所受天然辐射平均年有效剂量2.3mSv, 低于世界平均值2.4mSv。核医学检查应用已几十年,至今未发现任何辐射危害事件,以上科学数据和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早已使一些坊间流传的危言耸听的谣言不攻自破。说到这里,您还会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核医学科吗?还会对核医学检查避而远之吗?*后,给大家看一副图片,希望能让大家对“辐射”的恐惧减轻一点。

    价格面议
  • 上海PETCT/MR检查预约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越发严峻,湖北省采取“不放过一个”的非常规防控手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标准。 PETCT检查方便、快捷、直观,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易于普及,具有快速辅助诊断的特有优势。襄阳市枣阳兴隆中心卫生院作为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托管合作机构,也是本次疫情的当地定点医院。由于基层医院缺乏成熟的医疗人才等资源,在紧要关头,为满足疫情诊断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该院放射科将疑难病例上传至“平安好影像”,由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内部专家在线义诊阅片,3小时内出具影像报告,使疑似患者得到及时隔离治疗,减少交叉感染。影像托管阅片,不仅让医疗条件薄弱地区的人民共享优质看病资源,更为疫情防控争取了时间,降低更多感染可能性。近日,得知枣阳市7名首批治愈患者从兴隆卫生院出院,平安的阅片医生团队都感到无比欣慰。在助力疫情抗击战中,医生只需登录“平安好影像”平台,就可随时随地查看患者影像资料,并在*短时间内出具影像诊断报告,即时回传。从1月28日义诊阅片服务推出起,“平安好影像”主要接收来自全国有需要的民众的二次诊断需求,和合作定点医院的影像诊断托管需求。通过这一平台,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帮助基层合作医院完成阅片诊断,让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得到及时的临床观察和治疗。依托“平安好影像”科技平台,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在全国快速搭建起多层次、多样化的高品质医疗服务网络,现已在全国设立旗舰、加盟、托管、移动、智慧影像中心等各类检测中心400余家。欢迎全国有需要的医疗机构加入平安好影像云平台,由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各地影像专家提供阅片咨询及解读服务支持。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充分调动自身资源,从旗舰中心专家医护团队到医学检验实验室检测技术,从影像托管科技应用到移动中心上海PETCT检查预约车调配驰援,希望在帮助民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与一线抗疫人员共同努力,早日打赢这场“抗疫硬仗”,共同迎接春回万物新!

    价格面议
  •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由于骨髓瘤细胞过度增殖,分泌单克隆蛋白,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制定的标准,骨髓瘤的诊断主要基于病理证实的髓内或髓外浆细胞浸润以及终末器官受损——通常定义为CRAB(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贫血和骨病)。 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髓瘤诊疗中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发现局灶/溶骨病灶以为开始治疗提供依据及预后判断。第二,尽早检出并发症,如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等,改善病人生存。第三,对于不分泌或寡分泌型病人,影像学检查是唯一可以用于评估疾病范围、治疗反应及复发进展的手段。用于MM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X线平片、全身低剂量CT、MRI和18F-FDG PET/CT。对于疑诊MM的患者,MRI敏感性高于其他几种影像学方法,尤其是全身MRI,在一些指南里把全身MRI作为确诊MM后评估病情的一线检查手段。然而18F-FDG PET/CT作为一项重要的功能影像学方法,在MM的诊治中也有其独特的作用。诊断方面,18F-FDG PET/CT的主要作用是评估骨骼和髓外病变的范围以及对治疗的反应。18F-FDG PET/CT*大的优势是可以区别活动和非活动病灶。18F-FDG PET/CT另一方面重要的作用是对预后的评估。有研究显示18F-FDG PET上阳性骨病灶的数目、SUVmax和是否有髓外病灶可以预测病人的生存情况。治疗后代谢情况的变化也与患者预后有关。MM的治疗评估通常是检测M蛋白和/或轻链,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影像学在治疗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18F-FDG PET/CT。虽然对于治疗前评估,MRI更敏感,但18F-FDG PET对化疗后、骨髓移植后的随诊更有优势,用于评估是否缓解,因此IMWG推荐18F-FDG PET/CT为评估治疗反应的金标准。由于治疗后的“应答深度”与患者的长期预后密切相关,学者们又提出了小残留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概念,主要是指采用一些新方法(如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寡核苷酸qPCR和新一代测序技术)检测骨髓里残留的瘤细胞(或其DNA),这些方法比传统检测瘤负荷的方法要更敏感。功能影像学是另一种评估MRD的手段,IMWG标准里将18F-FDG PET/CT纳入到MRD的评估方法中,定义为治疗前的阳性病灶消失或代谢活性下降到低于纵隔血池。由此可见,18F-FDG PET/CT与全身MRI在MM的诊疗中互相补充,发挥了影像学检方法在诊断、治疗评估和预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18F-FDG PET/CT在MM诊治中的价值,有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认识并合理利用这种检查方法。

    价格面议
  • 目的比较分析一体化PET/MR与PET/CT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差异,及对临床策略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怀疑肝脏肿瘤的患者,同日先后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及PET/MR局部显像的相关资料。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两者SUVmax值的一致性;用Bland-Altman分析及t检验对两者SUVmax及靶区/本底比值(Tissue/Backgroud,T/B)进行比较分析。参照病理及随访结果,运用χ2检验比较两者显像结果的差异,并探讨对患者分期及临床决策的影响。结果93例病例中,63例确诊肝脏恶性肿瘤,包括肝细胞癌12例、胆管细胞癌7例、肝癌治疗后残留及新发病灶9例、肝转移瘤35例;肝脏良性病变30例。有39例病例PET-MR比PET-CT多发现肝脏阳性病灶,其中恶性38例,两台设备的PET的阳性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34.65,p<0.01)。病灶的SUVmax-MR与SUVmax-CT有良好的一致性(r=0.901)。PET-MR图像T/B值较PET-CT高,均值差为1.6(95%CI:-1.4-4.7),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3.45,p<0.01)。33.3%(31/93)的病例PET/CT与PET/MR诊断结果一致;66.7%(62/93)的病例PET/MR比PET/CT多发现肝脏病灶,其中恶性50例(53.8%),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93.00,p<0.01)。26.9%(25/93)的患者因PET/MR显像改变了临床分期,34.4%(32/93)的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案。

    价格面议
  • 肝内胆管癌(iCCC)生存预后差。常采用的非侵入性分期检查为CT和MRI,但这2种方法都存在固有缺陷。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常于预估可切除的 iCCC患者手术开始时进行。研究拟对比FDG-PET/MR和常规影像学价差对iCCC患者临床管理的影响。回顾性纳入5个肝脏肿瘤转介中心的37例行FDG-PET/MR的iCCC患者,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常规影像学检查包括PET/CT和/或MR和/或CT。全部患者至少行1次放射性增强对比检查。1位PET/MR临床阅片者和1位转介临床医师一起回顾患者的电子医疗记录,以查明是否有被PET/MR vs常规影像学检查改善的临床管理。采用McNemar比较改变的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3.5岁,有20例(54%)为女性。无一例患者在PET/MR检查前已行化疗或放疗。26例患者行同日PET/CT。对多数患者(26/37;70.3%) 而言,常规影像学检查和PET/MR一致,对临床管理无影响;在11/37 (29.7%)的患者中不一致,患者临床管理发生改变。对这11例患者来说,经进一步的活检和/或腹腔镜检查证实,PET/MR较常规检查更准确。检查促成的临床管理改变是:5/37 (13.5%)的患者取消手术,4/37 (10.8%)进行了手术干预, 2/37(5.4%) 的患者手术路径改变。手术取消是由于3例有不能切除的晚期病变,2例为IV期患者。结果被病理或影像学随访证实。2例患者PET/CT、PET/MR均显示不能切除,PET/MR经由显示横膈浸入改变了其中1例的手术计划,在另一例中则显示 V段有转移,这种情况留在原位更适合。这2例手术路径改变。4例进行手术干预的患者其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病变不能切除,但PET/MR排除了转移,且被术中所见证实。PET/MR与常规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管理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精确McNemar检验)。结论:对iCCC局部和远处病灶的准确评估对患者管理有重大影响。该研究中FDG-PET/MR改变了近1/3患者的治疗计划,可对肝内病灶进行更准确的评价,以及探测或排除远处转移。因此,宜考虑将FDG-PET/MR纳入iCCC患者的常规分期检查中。研究的主要缺陷是样本较小,但是是iCCC领域PET/MR研究。

    价格面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