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热点分类:
医疗热点分类: 全部
  • 良恶性肿瘤如何鉴别?肿瘤细胞有没有复发转移,都在哪里?心肌存活情况怎么样,要不要用支架?这些问题都可通过一种设备一扫而知,这种设备就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影像筛查诊断设备——PET/MR,业界公认的肿瘤筛查利器。目前这种设备在国内比较稀缺,第一台是由301医院引进,用于高级首长保健,而上海首台则是由国内首家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全景医学影像引进,用于为大众提供高端医学影像筛查诊断服务。  全景医学影像PET/MR医疗主任高欣博士告诉记者,PET/MR目前全球唯一能够进行全身PET和MR同时采集的设备,它集合了PET和MR这两种成像模式的优势,既具备很高的敏感度,又有优良的软组织对比和空间分辨率,能大大地提高早期、微小病变诊断和监测能力,为重大疑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在这方面,全景目前已经积累了不少案例。“我们有一位患者,他是05年罹患了肝细胞癌,做了肝脏移植手术,术后一般情况良好,然后后面是定期复查AFP进行监测。到了18年5月的时候,他的AFP逐渐升高,半年内由21ug/L进行性升高至600ug/L,之后还在持续,但又查不出原因,所以就进行了预防性化疗,但AFP不降反升。在这期间,他在大型三甲医院做了胸部CT、腹部磁共振成像(MRI),以及数次超声检查都没有发现任何病灶。”高博士向我讲述道。他表示,对于患者来说,遇到这种情况,心理压力是非常大。好在这位患者在数月之后经朋友介绍来到了全景,而出现上述病情的原因,也*终被全景的影像专家通过PET/MR所发现。“考虑到是肝脏的病变,同时患者刚刚经历了全程化疗,所以我们就推荐他做了PET/MR,因为相比PET/CT来说,PET/MR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辐射剂量明显更低。利用PET的敏感性,我们可以观察患者体内细微的糖代谢异常,而MR则用以观察病灶的准确位置、大小、形态等解剖信息。”  经过PET/MR筛查,全景的影像专家发现,患者的左肱骨上段在MR扩散加权序列上信号异常,并且相应部位的FDG代谢较正常肱骨也略有增高。经过再一次的MR精细扫描,果然发现了左肱骨上段内明显的异常信号灶。*终,该患者被确诊为肱骨上段的肝癌转移病灶,而全景也立刻召集了骨科肿瘤专家、临床医生、影像医生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类似的病例全景遇到很多,PET/MR在其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它所带来的这种分子信息与解剖信息相结合的全新诊断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比以往更快更好地做出诊断,更重要的是磁共振弥散、频谱等功能与PET分子代谢的结合,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用于个性化的治疗,从而大大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和改善。”鉴于PET/MR在众多疑难病症方面都具备非常大的应用价值,因此国内外众多的医疗机构和医学会议都十分重视PET/MR的临床应用和科研交流,例如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据了解,该会议每年都会吸引数千位自世界各地的行业专家,而中方的参会代表一般都来自知名三甲教学医院,近两年,全景作为国内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机构的破冰者,凭借其在PET/MR应用方面扎实的科研能力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多次在该会议上斩获殊荣,赢得了国际同仁的广泛赞誉。    “PET/MR本身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影像设备,探索它在不同疑难病诊断中应用一直都是我们科研攻关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非常乐意和国内外专家、同仁加强沟通,大家分享经验、交流成果。*终目的,是为了让PET/MR发挥更大的价值,让更广泛的人群受益。”对于全景医学影像在PET/MR方面的科研实力,上海市相关领导机构同样表示认可和支持。据了解,早在2017年,高欣博士关于PET/MR的课题,就通过了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团的严格评审,获得“2017年上海市卫计委科研课题”立项;而在2018年4月,上海市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则又选定了杨春山教授主持的《PET/MR临床应用新进展研讨班》,作为2018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之一。“就目前来说,全景PET/MR的病例数已达8000多例,在全球名列前茅,能够为临床治疗和学术科研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而通过‘问计于临床、服务于临床’,我们一方面继续聚焦于疑难病诊断,同时可以协助各级医疗机构和医生掌握PET/MR新应用,提高各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和诊断水平,大家同心协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价格面议
  • 2020年3月17日下午,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重新恢复武汉客厅展览馆的身份,来自上海、广东、新疆、山西、吉林等省区市医疗队的队员在广场重逢。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将与战友们话别,与这片挥洒下汗水的特殊医院挥别。下午三点,广场上举行了简洁而隆重的送别仪式,上海华山医院,东方医院的队员代表们也一同出席、见证了欢送战友的盛况。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作为华山医院方舱医疗队的领队,也来到现场参与送别会。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东西湖方舱医院上海援鄂医疗队的领队雷撼也到场出席。来自上海东方医院的援鄂姑娘们此时笑容舒展,在自家的急救车前合影留念。不同省市的医疗队员们在这里并肩作战了30多个日夜,如今一起迎来了光荣回家的时刻。武汉东西湖区的副区长李丽是方舱医院、金银潭医院,以及所有在东西湖区驻扎的援鄂医疗队的后勤“大总管”。从除夕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来到武汉,到上海东方医院驻扎方舱医院,李丽与上海的战友们结下深厚友谊。今日与上海的战友挥别,李丽动情地流下热泪。3月18日,雷撼将率领团队返沪,说起这一个多月来的抗疫历程,雷撼百感交集,七尺男儿湿了眼眶。沪鄂两地战友们依依惜别。自方舱医院动工起,记者见证了方舱医院从建设完成,到胜利闭舱的全过程。2月4日,东西湖方舱医院选址武汉客厅,正式动工,短短24小时,水电网、床铺等基本设施全部安装到位。三天以后,方舱医院开始收治第一批新冠肺炎病患。2月5日,奔袭千里的东方医院车队来到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广场,马不停蹄开始搭建野外工作帐篷营地。当天下午,野外营地搭建完成,方舱医院的指挥中心、会议中心、休息室、储物间、防护服更衣室、淋浴间、药房都被安排在了上海医疗队的帐篷中,为日后方舱医院的运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2月6日晚,方舱开舱,四川、安徽、福建等医疗队值了在方舱医院的第一个大夜班。令人难忘的是来自四川的护士乐磊,在肚皮上写下“雄起”二字。一天之后,上海第一批护士正式进舱,雷撼院长亲自为护士们检查防护,并在大家的防护服上写下名字。这天是正月十六,月亮很圆。2月11日,上海援鄂医疗队的心理医生冯强第一次进入方舱值夜班,他带来了《抗疫•安心》心理读本,成为疏导方舱内医护人员和病患的读物。3月8日,东西湖方舱正式休舱,上海援鄂医疗队的白衣战士们在营地前集合,高声朗诵誓言,站好了*后一班岗。3月16号晚,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援鄂医疗队接到收队指令,重回方舱,开始打包帐篷。兄弟们在方舱前留下了宝贵的合影。(转自上海发布)

    价格面议
  •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市科委透露:为应对疫情,加快推进科研攻关,上海聚焦“临床诊治”“药物和疫苗”“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医疗器械及诊断检测试剂”等四个方向,先后布局了两批18项应急攻关任务。其中,抗体新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通过178万样次化合物的筛选,得到了一批活性化合物;多路线部署推进的疫苗研发均取得良好进展,mRNA疫苗,已启动灵长类动物毒理和药效预实验,预计4月中旬临床试验;病毒样颗粒(VLP)疫苗,小鼠免疫实验已产生特异性抗体。以“跨部门协同”推动科研与防控、救治联动。市科委、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等5部门,组建市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工作组,成立专家委员会,设立专班,聚焦“临床诊治”“药物和疫苗”“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医疗器械及诊断检测试剂”等四个方向,先后布局了两批18项应急攻关任务。同时,在药物和疫苗研发领域,上海牵头承担2项,参与5项国家科研攻关应急任务。强化“医教研用协同”,促进各类创新主体“联合作战”。针对临床救治和防控急需,组织动员高校、院所和科技企业,与医疗机构紧密合作,迅速开展科研攻关、产品生产和防控应用。同时,发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国际化基础,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日本等13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围绕流行病学、诊断技术、疫苗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开展42项合作攻关,携手抗击疫情。在临床诊治方面。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开展了“新冠肺炎感染防治”“创新性抗病毒治疗”“脏器功能保护”“阻止轻症向重症转化”等科研攻关,为“一人一方案”施治提供了科技支撑,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上海新型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在临床检测上,应用了更全面的检测指标体系;在治疗过程中,形成了轻症、重症、危重症以及轻症向重症转化的针对性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救治覆盖92%患者。在愈后支持上,突出及时跟进、过程管理。在医疗器械及诊断检测试剂研发方面。上海有3个检测产品获批并应用于临床。截至3月15日,累计发货442万人份,上海诊断试剂出口德国、日本、韩国、沙特等22个国家,数量超过8万人份。目前,本市企业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得欧盟CE认证。上海研制完成的多个新一代检测产品,已进入国家审批程序;上海研制成功的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有望成为行业标准“量具”。市科委还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以及智能机器人、医疗器械装备、红外测温监控系统等新产品研发,在一线的规模化应用,累计向全国25个省提供了486台各类影像检测设备,向9个国家出口了19台各类影像检测设备,并配套提供了AI运用、研发了方舱CT、远程分级诊疗等体系化方案。红外温度传感器芯片出货量达400余万颗,订单超3000万颗,有力支持了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在药物及疫苗研发方面。坚持“老药新用”与“新药和疫苗研发”并举。“老药新用”研究有序展开,羟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研究列入国家应急科技攻关专项。截至到3月15日,羟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累计入组184例,参与医院21家。同时,“新药和疫苗研发”稳步推进。抗体新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通过178万样次化合物的筛选,得到了一批活性化合物;多路线部署推进的疫苗研发均取得良好进展,mRNA疫苗,已启动灵长类动物毒理和药效预实验,预计4月中旬临床试验;病毒样颗粒(VLP)疫苗,小鼠免疫实验已产生特异性抗体。在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研究方面,上海科学家团队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为诊断技术的快速推进和药物疫苗开发奠定基础;上海病毒学和流行病学的专家依托P3实验室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着力破解病毒特性与传播致病机理。流行病学研究团队围绕新冠肺炎的传播模式、发展和扩散趋势等,持续开展研究调查,并就本市疫情传播趋势、返城人群疫情防控、输入性疫情防控等方面研究提出应急预案和对策建议。在内容创制方面,围绕“科学防疫”“心理疏导”等主题,发挥科学家、医务工作者和专业科普机构作用,向公众发布科学防护、科学生活的倡议和共识,以权威声音回应市民关切。此外,各类科研单位、科技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目前,本市承担各类国家和本市重大创新项目和工程的科研单位已全面复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复工率达96%。下一步,市科委一方面“聚焦当前”,进一步强化协作攻关,加快推进药物、疫苗等重点任务研发进程。另一方面“着眼长远”,统筹各方优势科技力量,开展平台能力建设,完善应对重大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科技协同攻关体系,着力提升预防和应对能力。(转自上海发布)

    价格面议
  • 我国目前有1.4亿慢性肾脏病患者,且随着老龄化、环境污染等因素,慢性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同时也增加了癌症的风险。2020年3月12日,是第15个世界肾脏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人人享有肾脏健康--从预防到诊断和公平治疗”。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开展泌尿外科临床诊疗工作,保障患者健康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在遵循防控原则的基础上更严格准确地把握手术适应证,对肾脏疾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让患者受益*大化,是目前疫情环境下的可行手段。IQQA手术规划平台可强力支持泌尿外科医生在肿瘤、肾段、血管、及集合系统相关临床手术规划中的应用,通过IQQA全量化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在术前明确肿瘤所在肾脏的解剖位置以及周围血管分布,辅助医生进行微创腔镜手术模拟和制定手术方案,并且在机器人手术中,主刀医生可通过机器人视野实时对照和操作IQQA平台所做的3D规划,明确下一步操作,极大地提高了保肾手术的效率。IQQA平台以持续创新技术及临床应用支持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规模性的临床使用,获得专家医生们的普遍认同,在已有的60000多例成功临床应用和已发表的逾400篇临床论文中,包括了大量不同的病例情况,以及各类复杂度的疑难病症,IQQA均成功支持了手术的实施。正值第15个世界肾脏日来临之际,分享《国际泌尿系统杂志》及《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和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泌尿外科团队近期发表的两篇临床论文,其分别阐述了应用IQQA手术规划平台结合腹腔镜对单发肾癌病例、多发肾癌病例进行术前评估、手术方案设计及术中实施等个体化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共13例T1a期单发肾癌病例,其中男性9 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6. 6岁,肿瘤平均直径3. 1cm。术前肾功能均正常。患者术前均行2 mm薄层CTA扫描,之后将原始影像资料上传至EDDA科技公司IQQA手术规划平台进行智能三维全量化重建,对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虚拟切除体积、肾门部解剖结构、肿瘤供血动脉等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图1),*后综合分析术中定位、阻断、缝合方案,并与患者沟通知情同意后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的病例选择无阻断、标准肾动脉阻断、节段性肾动脉阻断或早期序贯开放血流等阻断方式。记录术中出血量、阻断时间、标本实际切除体积等检查数据。13例病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其中术中超声辅助定位1例,余12例均可直接定位。平均术中出血量148. 5 mL,平均阻断时间22. 3 min,平均标本虚拟切除体积为(24. 8±15. 9)cm3,平均标本实际切除体积为(26. 2±16. 6)cm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笔者认为IQQA虚拟手术规划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可以用来指导个体化腹腔镜保肾技术的开展。选择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例多发肾肿瘤患者,男性7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6.0±11.6)岁。肿瘤位置:左侧4例,右侧2例,双侧2例。8例患者多发肾肿瘤数量共31枚,*多单侧9枚,*少单侧2枚。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检查,并将影像学资料通过IQQA**手术规划平台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患者肾脏、肿瘤、脉管结构的空间毗邻关系,初步了解肿瘤在肾脏的具体方位及有无侵犯集合系统;并可进一步了解肾动脉各分支供应的肾单位范围、肿瘤的供血动脉分布及虚拟肿瘤切除体积等。通过详细的定性定量分析,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优选手术治疗方案,结合术前模拟情况预估可能出现的手术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A:IQQA平台操作界面;B:肾脏、肿瘤、血管及集合系统三维重建结构;C:模拟切除肿瘤范围及切除肿瘤体积;D:模拟参数。8例多发肾肿瘤患者由同一主刀医生完成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中对比IQQA重建影像定位,根据术前规划严格执行手术步骤、精细操作(图2)。收集并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热缺血时间、肿瘤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引流管带管时间、肌酐变化等情况。8例患者共31枚多发肾肿瘤,平均直径(1.35±0.85)cm,均成功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平均热缺血时间(20.89±6.3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25.44±75.18)mL,平均带管时间(5.56±0.73)d,术前平均血肌酐(90.56±12.77)μmol/L,术后平均血肌酐(114.88±31.74)μmol/L,8例患者中2例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AKI)I期表现,1例出现AKI Ⅱ期表现,2例出现AKI Ⅲ期表现,余无其他相关并发症,术后病理1例为肾平滑肌脂肪瘤,7例为肾透明细胞癌(表1)。A:自制腹膜悬吊建立空间;B:术中腹腔镜超声辅助定位肿瘤;C:切除多发肿瘤;D:缝合创面。结论:IQQA虚拟手术规划技术通过术前可视化肾脏及肿瘤解剖结构,合理选择术中阻断方式、预估术中丢失肾单位百分比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到优选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方案,对多发肾肿瘤尤其是孤立肾多发肾肿瘤患者可起到保肾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价格面议
  • 【直播预告】声声聚焦,灭瘤无痕——带您了解肿瘤的超声治疗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TopMD重磅打造肿瘤科普栏目《抗癌集结号》。 该栏目将聚焦肿瘤防治的方方面面,邀请知名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各专业领域**专家,为大众普及肿瘤防治知识,为肿瘤患者答疑解惑。《抗癌集结号》每月推出一季,每季聚焦一个肿瘤领域的热点话题,利用短视频、音频、直播等多种形式,配合全平台传播,助力肿瘤早诊早治的开展及健康中国的建设。本季《抗癌集结号》我们聚焦:“声声聚焦,灭瘤无痕——带您了解肿瘤的超声治疗”。直播时间2020年3月17日15:00—16:00本期嘉宾赵 洪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超声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肿瘤科主任黄金华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超声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介入科主任周玉斌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超声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人民医院肿瘤介入科主任焦点关注专家解读肿瘤的超声治疗有哪些特点和优势?专家解读为什么胰腺癌、子宫肌瘤等实体肿瘤非常适合应用HIFU治疗?专家解读HIFU治疗主要用来治疗哪些疾病?适应症有哪些?专家解读在做HIFU治疗需要做哪些准备?怎么做能避免副作用的发生呢?

    价格面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