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体检的目的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可临床*需要早发现早治疗的疾病之肿瘤,却成了体检漏诊率*高的疾病之一,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怪相呢?专家表示,早中期癌症通过常规体检很难被发现,但寻找原发灶的敏感度高达93.3%的PET/CT显像能够弥补常规体检的缺憾。  据微博,在2个月前,单位组织的体检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只有血压略高(135/8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然而,这良好的感觉持续了还不到两个月,噩耗来了。一开始的症状是咳嗽,然后是开始咯血,看着痰液中有血丝,王先生慌了,赶紧到医院检查,结果是肿瘤。2个月前才体检的,这两个月怎么就冒出个肿瘤来?常规体检能查出哪些问题?  在疑惑常规体检是否真的有用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平时体检都查些什么。基本检查4项、外科检查8项、内科检查8项、眼科体检4项、耳鼻喉科检查5项、血常规22项、肝功能2项、尿液检查11项、心电图1项、胸部X光摄影。这样一份体检套餐,基本包含了大部分职工体检的检查项目。部分单位可能在这个基础上做些增减,增加诸如肝胆B超、妇科B超这样的项目。  专家表示:“常规体检只是针对身体一般情况作的检查,95%的癌症常规检查无法发现。”这意味着,常规体检对于肿瘤早期筛查无太多作用。  CT,B超等检查对于肿瘤筛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这些检查没问题,并非一定就没事。CT查肿瘤存在“1厘米死角”,细小肿瘤很难发现,B超也有类似情况。而PET-CT设备理论上能够检查出直径约0.2cm的肿瘤,这个数字是目前所有肿瘤检查中*精确的一个。早期肿瘤筛查PET-CT*靠谱  PET/CT高端体检是近年来*火的体检项目,因其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能早期发现严重危害生命的癌症和心、脑系统疾病而越来越被大家青睐。特别对肿瘤,在没有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派特CT就能捕捉到微小病灶的早期改变。通过派特CT检查,身体内有无癌细胞一查便知。  以前,要排查全身是否患有肿瘤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CT、MRI等都是局部检查,并不适宜检查全身,而且精确性也不高。要达到排查全身肿瘤的效果,就必须要能够检查全身,也有较高的精确性。  PET-CT这种检查是两种成熟技术PET和CT的集合,PET功能可确定病灶性质,高排数的CT能确定疑似病灶,两种相结合可发挥*大优势。既能检查全身,又保证了较高的准确性。

------ PETCT检查除了将18F-FDG放射性示踪剂插到静脉血管时会感到轻微的刺痛,而且还会伴随着一点冷,一般没有其他副作用,所以大多数核医学过程是无痛的,很少引起不适或副作用。口服18F-FDG放射性示踪剂,该示踪剂是无色无味,闻起来也完全没有味道。有一些流程,当导管放置到膀胱的时候,会造成暂时的不适,这时一定要坚持到图像记录完成。人体在被PETCT扫描时,核成像本身不会引起疼痛。如果有幽闭恐惧症,检查时可能会感到一些焦虑。如检查完,18F-FDG放射性示踪剂通过时间放射性衰变过程,放射性示踪剂会在身体慢慢失去放射性,18F-FDG放射性示踪剂还可以通过尿液或粪便排出,检查后应该喝大量的水以将18F-FDG放射性示踪剂完全排出。因此,PETCT检查基本是无痛的过程,所以可以抛开这个顾虑。

------ petct是增强ct吗?不是,petct不是增强ct。PET/CT和增强CT的不同之处有很多,总体上来讲,PET/CT和增强CT的区别主要是体现在其先进性上,PET/CT检查比增强CT检查准确度更高、更全面,这对于肿瘤患者是至关重要的,使患者能够得到更恰当、更全面的治疗。第一工作原理不同。PET/CT集合了PET和CT两种技术的优点,通过PET技术可观察人体内细胞代谢的情况,CT则可以准确的定位,全面了解病情;增强CT其实就比普通CT多注射了一种显像剂,这种显像剂在正常器官与病变内的浓度可产生差别,从而判断病情,增强CT也具有CT的准确定位功能,但是无法确定病灶的性质。第二检查部位不同。PET/CT可以检查局部,也可以一次性扫描全身,从而避免遗漏肿瘤转移灶。而增强CT检查目前主要检查局部,还不能进行全身扫描,在检查肿瘤过程中,可能会造成遗漏转移病灶的情况。第三检查准确度不同。PET/CT检查准确度非常高,能够检查出直径约0.2cm的肿瘤,而增强CT可以检查出直径约1.0cm的肿瘤,其准确度大大不如PET/CT的检查。

------        糖尿病患者做PETCT要注意些什么?如何控制血糖?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升高,如果血糖不控制,做了PETCT检查,会影响结果吗?中山六院PETCT专家告诉你:如果血糖升高,PETCT检查结果当然是会受到影响的,即可能不准确,间接了误导了专家对病情的判断。       PETCT检查结果为何受血糖升高影响呢?这是因为PETCT检查的原理是通过注射18F-FDG来定位肿瘤的,18F-FDG又称为脱氧葡萄糖,如果患者的血糖过高会影响PETCT检查的准确性,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做PETCT检查之前需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那么,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PETCT检查时如何控制血糖?打个比方,病人有做PETCT的需求,然而血糖却高于11.1mmol/l时,一般情况下如果病人可以等候,那么可以等到血糖降为正常水平后再做PETCT检查。       当然,也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来降低血糖。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病人在就检查前注射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注射18F-FDG的时间应该适当延后,具体推延的时间要看胰岛素的类型等方面来定。       由于血糖升高对PETCT检查结果受影响的。血糖的浓度针对PETCT检查注射到体内FDG(氟代脱氧葡萄糖)的分布及摄入的重要影响因素,血糖升高使肿瘤、脑组织FDG(氟代脱氧葡萄糖)摄入下降,从而使不同方法计算出的上述组织的SUV值减少。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做PETCT之前一定要在医嘱下控制血糖。

------ 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新报告显示,肺癌是我国男性发病率第一、女性发病率第二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目前对于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早期确诊率并不高,肺癌相关的血清学标志物在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令人眼花缭乱的肿瘤标志物对于肿瘤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很多人在拿到体检报告,发现一个或几个肿瘤标志物升高时就高度紧张,甚至寝食不安,怀疑自己得了肿瘤。其实,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肿瘤而言,只是发现了“嫌疑犯”而不能定罪哦!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肺癌及其相关的肿瘤标志物。1、肺癌的组织学分类(1)非小细胞肺癌 (NSCLC):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腺鳞癌,约占肺癌总量的80%;(2)小细胞肺癌 (SCLC):燕麦细胞癌、中间细胞癌、复合燕麦细胞癌,约占肺癌总量的20%; (3)其它类型:类癌、肉瘤样癌。2、 肺癌的临床特点肺癌早期往往缺乏临床症状,可有咳嗽、血痰或咯血、胸闷、气短、体重下降等,多数病人确诊肺癌已是中晚期。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肺癌生存率的关键。肺癌早期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低剂量螺旋CT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活检可以确诊,但为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假阴性。肿瘤标志物检测作为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有力补充,能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下面就让我们来揭开肺癌标志物的神秘面纱吧。3、什么是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 肿瘤标志物是指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细胞膜表面,由肿瘤细胞表达分泌进入血液、体液及组织中,以及机体对肿瘤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并进入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糖蛋白抗原、细胞因子和肿瘤相关基因及其产物等,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测定,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转移复发监测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4、与肺癌相关的主要肿瘤标志物(1)癌胚抗原(CEA):是1965年由Gold和Freedman首先从结肠癌和胚胎组织中提取的一种糖蛋白胚胎抗原,主要存在于结肠癌细胞、胰腺和肝脏组织内,在正常人的血清中也有少量的癌胚抗原存在。CEA是早期诊断结肠癌、直肠癌的重要标志物,在胃肠道肿瘤、乳腺癌、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的血清中也有升高。因此,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影响因素:吸烟或妊娠可增高,良性乳腺瘤、严重酒精性肝硬化、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中的血清CEA也会升高。(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是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种酸性蛋白酶,它被发现在与神经内分泌组织起源有关的肿瘤中,特别是SCLC中有过量的NSE表达,导致血清中NSE明显升高。主要相关肿瘤: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其它相关肿瘤:肺腺癌、大细胞肺癌、神经系统癌。影响因素:溶血或者采血后停滞时间过长,在分离血浆和血清时离心不当使细胞破坏,均可导致NSE升高。(3)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是SCLC非常可靠的标志物,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血清浓度与肿瘤浸润程度有关,在预测复发及转移方面优于NSE,检测结果不受溶血影响。主要相关肿瘤:小细胞肺癌、类癌、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未分化大细胞肺癌。其它相关肿瘤:甲状腺髓样癌、其它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以及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不依赖雄激素的前列腺癌亚组、小细胞食管癌、卵巢癌等。影响因素:肾功能不全可升高。(4)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CYFRA21-1是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为NSCLC的**标志物,与CEA和NSE、ProGRP联合检测对肺癌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有重要价值。CYFRA21-1对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也是很好的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指标。其它相关肿瘤:头颈部肿瘤如鼻咽癌、卵巢癌、胃肠道癌。影响因素:肝炎、胰腺炎、肺炎、前列腺增生也可有一定的升高。(5)鳞癌抗原(SCC):是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提取的肿瘤相关抗原TA-4,为鳞癌的肿瘤标志物。相关肿瘤:肺鳞癌、头颈部鳞癌、食管癌以及外阴部鳞状细胞癌等。影响因素:银屑病、红皮病、脂溢性角化等皮肤病、肺炎、肝炎、肝硬化、肾衰竭等可有一定的升高。(6)糖类抗原125(CA125):是1981年由Bast等从上皮性卵巢癌抗原检测出的一种糖蛋白,存在于卵巢癌组织和病人血清中,是研究*多的卵巢癌标记物,在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研究中均有重要意义。其它相关肿瘤:肺癌、胰腺癌、乳腺癌、肝癌、胃肠道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影响因素: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前三个月、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肺炎、良性胸腹水等也会升高。5、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意义重大从上面几种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肿瘤标志物可能与多种肿瘤相关,采用组合筛查的方式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实现筛查效益*大化。(1)早期筛查:结合影像学、内镜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般肿瘤细胞在癌前病变时,会产生表达肿瘤异常蛋白质,多数肿瘤从癌前病变发展到0.5 cm以上的占位性病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能够运用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早期检测到患者血液中肿瘤所表达的异常蛋白质,就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获得早期治疗的良好效果。(2)随访监测:治疗前测定肿瘤标志物(TM)基线水平,对以后的监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治疗后适当连续监测评价肿瘤组织残存、治疗效果及复发。                   (3)预后评估:较高浓度处于进展期,预后较差;低浓度并不能完全排除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6、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的关系:真真假假、变幻可测(1)肿瘤标志物值升高≠患有肿瘤肿瘤标志物升高意味着有一定的肿瘤风险,但不一定就是得了肿瘤。目前所知的肿瘤标志物中,绝大多数不但存在于恶性肿瘤中,而且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于正常组织中,这些肿瘤标志物并非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产物,只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表达明显增多。如果一次检查某项肿瘤标志物升高,请理性对待。排除某些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如吸烟、慢性疾病等),确定是否需要隔2至4周复查。如果只是单次轻度升高且每次检查的结果没有大的变化,就不必紧张了。但是,如果发现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应提高警惕。需要说明和注意的是:恶性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为持续性!(2)肿瘤标志物不高≠没有肿瘤肿瘤自身的假阴性因素:肿瘤的大小和肿瘤细胞数目;肿瘤细胞或细胞表面被封闭;肿瘤细胞合成分泌TM的速度;肿瘤组织本身血液循环差,其所产生的肿瘤标志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液中等。客观因素:血标本的采集、贮存不当,标本量不足;检测中的干扰因素如交叉反应、钩状效应(Hook effect,即酶联免疫测定或免疫放射测定时,若待测样本中抗原浓度过高,会出现高浓度后滞现象,此时免疫反应被明显抑制,测定结果则偏低)等。7. 肿瘤标志物检测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1)排除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干扰因素。喝酒、睡眠不好、使用某些药物及保健品等都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数值升高;唾液、汗液污染标本可使SCC升高;由于红细胞和血小板中也存在NSE,因此样本溶血可使血液中NSE浓度增高;试管内的促凝剂,对某些项目的测定也会有干扰。(2)尽量使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仪器和同一厂家的试剂盒进行测定。每个人的肿瘤标志物有各自的基础水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方法、不同设备和试剂参考值范围不同,同一个人不同标本如血液、尿液、胸、腹水等也有不同的参考值范围,建议尽量在同一家医疗机构进行肿瘤标志物随访。(3)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动态随访。单个肿瘤标志物的参考价值较低,需结合其他肿瘤标志物或影像学检查等。动态随访较单次检测结果的参考价值更高。肿瘤监测和筛查是我国肿瘤防控工作的重点,合理、科学应用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肿瘤的早诊、早治、预后和疗效监测将发挥重要作用。